网络中国节丨元旦里的传统文化

发布时间:2024-12-29 09:22:13



元,谓,凡数之始称为

旦,谓

元旦初始之日的意思。

 

元旦由来

在中国古代,元旦指夏历(农历、阴历)岁首第一天,也就是正月初一。在西方和中国现代,元旦指公元纪年每年的岁首第一天。自公历传入中国,元旦一词便专用于新年。

据传说,中国的元旦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,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。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《晋书》:颛帝以孟春三月为元,其时正朔元旦之春

4000多年前,尧天子在位时勤政爱民,深受广大百姓爱戴,但其子无才,他没把天子之位传给自己的儿子,而是传给了德才兼备的舜。后来舜把帝位传给治洪水有功的禹,禹亦像舜那样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。后来,人们把尧死后,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尧的那一天,当作一年的开始之日,把正月初一称为元旦,或元正。这就是中国古代的元旦。

 

元旦在我国古代,指的就是农历大年初一,也就是春节这一天。辛亥革命后,国民政府大力推行西方文化,就连日历也改了。1912年,孙中山为了行夏正,所以顺农时;从西历,所以便统计,于是下令停止使用农历,改用西方国家通行的公元纪年,也就是公历。

1912年开始,中国正式开始庆祝元旦。但农历元旦,是中国已经延袭了几千年的传统节日,一开始人们并不买账,但随着国民政府规定在元旦期间放假,涉及到政府、官员、学校、商家等等,元旦开始被人们认同起来,并逐渐在民间推广开来。但同时农历的元旦,也改名叫春节了。就这样元旦和春节都保留了下来,并且成为中国的两大节日

 
 

 

关闭窗口